根据Physics.org报导,《考古与人类科学》期刊发表的研究,凯夫·艾扎希是少数几个拥有大量蜗牛残骸的遗址之一。在2012年的挖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超过35000件蜗牛残骸,并发现其中41件保留了冬盖。萨菲博士指出,蜗牛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会产生这种膜,以防止水分流失,这表明古代人类在选择食材方面有著特定的考量。

萨菲博士表示,这一发现不仅是北非地区的独特案例,也是人类使用有冬盖的蜗牛进行消费的最古老证据。这些壳与土耳其的一些发现相比,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进一步证明了古代人类的饮食习惯。

为了深入了解为何带有冬盖的蜗牛在考古学上如此罕见,萨菲博士还对现今生活在奥雷德·赛义德(Aouled Said)的社群进行民族志研究。当地居民主要收集Cantareus apertus蜗牛,这种蜗牛也会生成冬盖。他的研究发现,突尼西亚家庭根据蜗牛的大小和口味选择特定的蜗牛品种进行收集。

蜗牛的采集者会在每年的四月至七月期间采集。为此,采集者会使用铲子挖掘土壤。采集后,蜗牛需要放入灰烬或木屑的容器中,否则蜗牛会自行脱落冬盖。

任何脱落冬盖的或本来就没有冬盖的蜗牛都会被丢弃,因为它们被认为是不干净的蜗牛。此外,收集蜗牛的时机至关重要;如果让它们在休眠阶段待得过久,牠们的肉会变得苦涩,且其质量会减少,使其在市场上或食用时的吸引力降低。

平均而言,收集者一天能收集约1公斤的蜗牛,留下一些蜗牛幼体以确保物种的生存和未来的丰富。由于收集这些蜗牛需要大量体力劳动,通常这一任务会由男性或15岁以上的年轻人承担。这一收集技术的技能和知识是世代相传的。

萨菲博士的研究结果显示,古代突尼西亚人可能与现代人一样,专注于收集特定的蜗牛种类,并将这一技艺世代相传。他强调,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古代食材的选择,也强调了蜗牛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突尼西亚古代饮食文化的全新视角,还强调了蜗牛收集技艺的传承,显示出古代与当代之间的连续性。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古代社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以及这些饮食习惯如何随著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突尼西亚位于北非。自制地图
突尼西亚位于北非。自制地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英国现2000年罕见刀柄! 形状竟是罗马角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