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产品多数由鸿海位于高雄和发的电池中心量产,其电芯从设计到生产皆在台湾完成,展现本土化自制能量。该中心今年正式进入量产,推出的 230Ah 电芯主攻电动车市场,具备约 3500 次充放电寿命,以每日充一次、续航 300 公里计算,可稳定使用约 8 年;另有专为储能系统打造的 345Ah 电芯,透过材料配方优化将循环寿命提升至 1 万次,若以每日一次循环估算,其使用年限更可突破 20 年,耐久度远优于市场平均水准。

今年展出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也引起关注。这项技术不使用易被法规限制的添加物,让产品更环保,也更容易取得国际认证。同时具备高可靠度,即使用户每天进行100%深度充放电,仍可达约4000次循环。而在零下40度的极低温环境下,单电芯依然保有约85%电量,低温性能优于市售产品,使其能在寒带地区维持稳定表现。

展区也展示以锂金属作为负极材料的新型锂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20Wh/kg以上,远高于现行车用电池约300Wh/kg的水准。这表示同重量的电池能储存更多电量,不仅提升续航,也有助未来车辆导入双向供电技术,扩大电动车应用场景。

鸿海自主开发的 ET35 车用电池包亦在现场亮相,已正式搭载于电动商用车上,是鸿海完整车用动力电池能力的重要代表,强调「跑得远、跑得稳、跑得久」的性能诉求。

鸿海展示最新电池技术。取自鸿海科技日官网
鸿海展示最新电池技术。取自鸿海科技日官网

新一代车用半固态电芯与模组也同步展出,循环寿命达3000次,可支撑每日充放电、长达八年的耐用需求。在极限挤压安全测试中,电芯承受超过30%形变仍未发生热失控,是IEC标准15%形变要求的两倍以上,显示高安全性。

此外,鸿海首次公开无人机专用半固态电池,具备超过320Wh/kg的重量能量密度,可通过150度热箱维持1小时的极端测试,远高于安规要求。并能承受 -40℃ 至 85℃ 的冷热冲击,电压维持率达92.1%,支援5C连续放电与15C脉冲放电,满足无人机高倍率、低温飞行的严苛需求。

在充电技术方面,鸿海今年推出5分钟快充方案,透过高倍率负极材料与低黏度电解液,只需五分钟即可补充70%电量,将充电时间缩短到如同「买杯咖啡的时间」。更积极的是 3 分钟快充技术也正在开发,利用独家电解液与阶段式充电策略提升效率并保护电池寿命,目前已通过多项安全测试,正朝量产阶段迈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AI+机器人+数位孪生」全揭露 鸿海展示智慧制造未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