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谕表示,卫福部研拟健保补充保费改革一出,无疑是找小资族扛健保财务黑洞,但这个政策方向,根本就是错的,她痛批健保在找财源时找错对象了。
她以数字引证,表示只要年度累计2万元的门槛,等于每个月只要领1,667元股利就会被课补充保费。意即卫福部希望从这480万人,来增加100到200亿的补充保费收入。而以台股平均4%殖利率计算,只要有50万元的股票投资就会达标。她直呼:「这是一个工作几年、认真存钱的年轻上班族,很可能就会被纳入的门槛。」
反观一次领很多股利的大户,在扣缴上限从1,000万提高到5,000万之后,台湾约有1,000名高所得者,预计增加6亿元的保费收入。也意即480万小资族要扛100到200亿的增收目标,而 1,000人的大户却只要扛6亿,她痛批,这根本不是「量能付费」。
王婉谕并以今年可领到约100亿鸿海股利的郭台铭为例,表示在不设上限的情况下,郭台铭要缴2.11亿元的补充保费,但若设出5,000万上限,只需缴纳105.5万,整整差了200倍!
王婉谕并质疑从股利收补充保费的合理性,表示股利是公司已缴20%营所税的税后盈余。分给股东后,股东要缴综所税,现在还要缴补充保费。这是剥三层皮了。
她痛批,若真要把股利剥三层皮,那是否也应考虑一下其他的资本利得?如果只是因为「影响范围太大、行政成本太高」,就找最好欺负的小资存股族开刀,这未免太柿子挑软的吃。
她直指健保改革的问题源头,在于改歪的二代健保,表示当初历经扁、马两任政府规划的「家户总所得制」,因为「因改革幅度甚大,不易凝聚社会共识」,最后只好推出了奇形怪状的变形版二代健保,把六大类所得拉出来单独收补充保费,既不能真实反映家户负担能力,又制造了一堆不公平。
在蔡英文政府上任前,也再次主张朝向「家户总所得制」的改革方向,但没有具体进度。若行政院长卓荣泰已指示卫福部「暂缓规划」补充保费政策,要不要请行政院不要在枝微末节上打转,打开过去的政策白皮书,重启健保改革吧!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