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𫓹发文表示,50–50未厘清是否仅指先进制程、是否涵盖成熟制程或先进封装,也不明确是针对美国境内使用的晶片,或美国企业采购的全球晶片。缺乏定义使讨论无法聚焦,也说明为何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公开表示「未与美方讨论50–50」。

他指出,台积电在建厂效率上是全球最佳实务(best practice),在美国新厂约24–28个月即可完工,台湾约16–20个月,差距主要来自美国法规与专业劳工不足。包括辉达执行长黄仁勋与福特(Ford)执行长Jim Farley都曾表达对美国缺工的忧虑。若要加速自制率,美国应优先解决建厂法规与劳动力问题,而非要求台湾承诺产能。

目前台积电规划「6+2+1」:6座先进制程厂(P1–P6)、2座先进封装厂、1座研发中心。P1已量产,P2预计2027下半年提前量产N3并增加N2产线;先进封装厂也已从1座扩增为2座。若2030年P1–P3满载,美国将占台积电全球产能10–15%;2030–2032年P1–P6满载时则达25–30%,以「美国境内所需先进制程」角度看,已接近卢特尼克期待的50–50。

郭明𫓹指出,美国半导体自制率的关键挑战在于上游特用化学材料,这些材料长期由日商主导,如JSR(光阻)、Namics(Underfill)、长濑(LMC)。目前日商仍不愿在台湾设厂,更遑论需求更小的美国。若地缘政治中断亚洲供应链,即使台积电把产能移往美国,也难保上游材料能顺利供应。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中秋变盘是真的?回顾过去十年台股表现 关注3大类股短线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