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傅文芳表示,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中,企业如何配置资源、聚焦关键资产,并以AI等创新科技提升效率将是成长关键。工研院副总暨生医与医材研究所所长庄曜宇分享,因应台湾医护人力短缺,工研院首创以临床语料结合Agentic AI,打造智慧医疗共创平台,协助医护提升效率并推动国际化。

经济部产业技术司司长郭肇中指出,自2007年以来台湾生技产业市值已成长逾14倍,并具备完善法规体系以支持合规与创新。台湾凭借强大电子与ICT供应链,结合AI与IoT技术,为智慧医疗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将持续推动药品创新,包括协助传产转型、强化CDMO供应链接轨国际、鼓励创新研发与吸引国际大厂投资。

安永执业会计师王彦钧发布的《2025超越边界生物科技产业报告》指出,虽美欧融资环境低迷,大型制药商因不确定性推迟并购计划,但全球与台湾生技业者仍积极加码研发。2024年全球生技公司平均将33%资金投入研发(高于2015年的25%),研发支出占销售比也自17%升至23%。大型制药商资本支出比重达10%,预期2025年续增,显示逆风中仍持续布局创新。

台湾上市柜生技公司2024年营收达3,666.8亿元、净利238.4亿元,研发投入317.4亿元,其中制药产业最突出,营收1,692.9亿元、占比近五成,研发达216.5亿元,新药开发公司研发投入更达77.3%的营收比重,凸显研发驱动成长。

2024年美欧共有30家生技公司IPO,募资40亿美元,创投资金回升至247亿美元,呈现「资金集中化」的新常态。台湾2024年上市柜生技公司募资279.39亿元、年增54.8%,IPO募资额更年增近800%,显示投资人对长期成长高度期待。

王彦钧指出,AI与数据正成为生技新优势。调查显示77%全球企业领导者认为AI已提升营运效率,87%生技业者用AI加速研发,84%CEO认为资料品质与整合是关键。AI不仅可降低成本、缩短研发时程,更将成为未来产业核心资产。

 


工研院专案组长赖琼雅指出,癌症、免疫、糖尿病与减重药(GLP-1)持续带动市场,GLP-1、ADC、ATMP/CGT推升CDMO需求。地缘政治与关税影响下,「药品韧性」成为新常态,未来10年专利到期潮也将带来新商机。她建议台湾业者掌握韧性+证据+制程三大杠杆,锁定易缺药品项与生物相似药,加速国际接轨。

赛诺菲周凯彤分享AI策略,强调生成式AI与机器学习正优化研发、行销与病患体验,让决策更数据化并提供个人化服务。

安永财务管理咨询执行副总刘安凯表示,生技公司近年来44%营收来自并购,已超越内部研发产品贡献。尽管2024年大型并购放缓,但全球前25大药厂仍握有1.3兆美元并购火力,2030年专利到期将带来2,400亿美元缺口,驱动「更小、更精准」并购与策略联盟。此举可降低风险,同时接触创新技术,为企业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面对资金紧缩与产业转折,灵活运用AI、数据资产与并购策略,将是生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突围、创造永续成长的关键。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加油族别急!下周起汽油价格不调整、柴油调降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