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产业技术司副司长周崇斌表示,人工智慧正深刻影响各行各业,其中智慧载具是最具前瞻性的应用场域。根据国际产业调查机构 Precedence Research 报告,全球车电产业 AI 市场正以年均复合成长率达 30% 快速扩张,预估 2025 年达到约 50 亿美元,并于 2035 年突破 500 亿美元,揭示 AI 将驱动车辆产业迈向「智慧化、自动化与服务化」的新纪元。

周崇斌指出,台湾凭借半导体、伺服器与通讯产业基础,已积极投入汽车电子市场。工研院预估,2029 年车电产值将达新台币 9,000 多亿元。为整合国力,经济部此次促成电电公会(TEEMA)与 TARC 合作成立「AI Automotive产业大联盟」,希望结合跨域整合与前瞻研究,聚焦智慧座舱、自动驾驶与车联网,打造跨域合作生态,加速技术落地并推动国际输出,带动兆元级新兴产业发展,让台湾成为全球智慧移动的重要角色与领航者。

电电公会秘书长林全能指出,电电公会作为串联 ICT 与车电产业的核心枢纽,将持续扮演产业合作与跨域整合的重要角色,全面支持 AI Automotive 产业大联盟的发展。他表示,联盟将以三大方向推动:

第一,群聚能量,打造完整 AI Automotive 供应链,汇聚关键领袖企业与资源,形成具韧性且完整的智慧车电生态系。

第二,开创车用 AI 新价值,基于台湾在全球 AI 半导体供应链的优势,深化智慧自驾、智慧座舱及整车应用,开拓车用 AI 市场潜力。

第三,链结国际,共创竞争新优势,透过台湾核心企业带动,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连结,共同打造兆元级车用 AI 产业,提升台湾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林全能强调,电电公会将持续凝聚产官学研力量,推动跨域合作与技术突破,打造完整自主生态链,助力台湾智慧车电产业加速迈向国际。

TARC 主任委员暨车辆研究测试中心董事长王正健(左)与电电公会秘书长林全能(右)完成签署,宣示联盟成立。吕承哲摄
TARC 主任委员暨车辆研究测试中心董事长王正健(左)与电电公会秘书长林全能(右)完成签署,宣示联盟成立。吕承哲摄

TARC 主任委员暨车辆研究测试中心董事长王正健指出,AI 正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链,过去著重于车辆硬体制造,如今 AI 已成为驱动车辆智慧升级的核心动力。因此,「AI Automotive产业大联盟」结合车辆中心、工研院、金属中心、中科院、资策会及产业伙伴,将透过三大行动推动产业发展:

第一,聚合科研。整合跨法人的研发能量,让台湾 AI 车电技术升级,聚焦 AI 自驾、智慧座舱与车辆控制核心技术。

第二,产研合作。透过自主乘用车、电动物流车及电动巴士,展现 AI 载具的创新能力。

第三,国际接轨。结合政府资源,建构 AI 车辆虚拟验证平台与运算软硬体验证体系,打造完整验证能量,提供产业最坚实的后盾。

王正健强调,联盟的成立将为台湾 AI 车电产业提供长期支撑,并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建立技术与品牌优势。

TAIFE 主席暨工研院机械与机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张祯元。吕承哲摄
TAIFE 主席暨工研院机械与机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张祯元。吕承哲摄

TAIFE 主席暨工研院机械与机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张祯元表示,全球正积极发展 AI,对于车辆产业更是关键,当车辆面对不确定或复杂的情况时,AI 可让反应更精准,提高行车安全,对新手驾驶尤其有利,也开启车辆开发的新程序。

面对这股趋势,张祯元强调,台湾必须持续强化产学研合作,才能在国际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站稳脚步,台湾身为电子与 ICT 大国,更应善用现有产业实力,并结合 AI 导入,进一步强化车辆电子发展的完整性与竞争力,持续在智慧车电产业扮演关键角色。

张祯元表示,期望透过交流与经验分享,协助产业链紧密连结国际市场与趋势,促进智慧车电技术升级与应用落地,让台湾在全球智慧移动生态中占据关键地位。

本次论坛上午以「汽车产业地缘经济的机会与挑战」为主题,探讨全球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组下的车辆产业策略;下午则分为两场专题研讨会,分别聚焦「AI Mobility」及「低碳移动」。论坛邀请日本先进技术与半导体开发机构 ATSDO 代表清水真、台湾车辆系统整合联盟顾问范炘等国内外重量级讲师,分享最新技术进展与应用案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TARC王正健:台湾智慧电车锁定全球供应链 产业目标达到兆元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