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近年积极推动「数位孪生平台」与「TM AI+系列」产品,锁定工业4.0应用生态,将AI手臂与视觉识别扩展至自主路径规划、品质履历与虚实整合。营运长黄识忠指出,协作型机器人(Cobot)不同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能在非结构化环境与人协作,部署空间小、弹性高,适合多品项、小批量生产,可打破传统应用市场。

达明在AI与视觉技术上持续进化,结合AI视觉进行位置补偿、产品序号收集与AOI检测;品质履历功能则透过AI分类、物件侦测与OCR,为每件产品建立可追溯数位履历,降低制程错误并防伪。自主路径规划能即时避障,虚实整合的Virtual Commissioning软体则可在导入前模拟,大幅缩短时程。

公司亦推出「Instant Cobot」方案,主打零整合负担、快速部署,适用堆栈、CNC加工、AOI检测等场景。其TMflow软体将手臂、视觉与人机介面整合於单一平台,内建AI视觉与预校正功能,降低导入成本;针对特定需求,并有TM Palletizing Operator与TM Welding Operator Kit等标准化方案,强调「即买即用」。

达明机器人全球首发的人形机器人原型「TM Xplore I」。吕承哲摄
达明机器人全球首发的人形机器人原型「TM Xplore I」。吕承哲摄

在应用上,达明已取得SEMI S2认证,稳固半导体产业地位,并拓展食品、餐饮、制药与医疗等领域。其轻量化与安全特性也被导入厨务及食品加工,并探索结合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延伸物流与巡检应用。

技术策略方面,公司以no-code理念推动AI工具化,透过TM AI+ Trainer让使用者免程式即可标注、训练与部署模型,并开发OCR、刮伤检测、箱体识别等通用型AI模型,推动云端自动化训练与部署,加速智慧制造落地。

法人指出,达明全球销售遍及50余国,外销比重逾85%,市场涵盖日本、欧洲、北美,并与欧姆龙合作扩大通路;在南韩、中国、日本、泰国、美国与荷兰设据点,提供在地即时服务。凭借技术创新与完整布局,未来营运成长可期。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马太鞍溪堰塞湖政府募款 即日起免收赈济救灾捐款专户跨行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