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台积电吃肉、联电只能喝汤窘境 决心转进成熟制程
洪圭钧指出,联电2017年决定聚焦成熟制程,背后有三大原因。首先,成熟制程节点市场规模高达430亿元,联电当年营收仅40亿元,比重约1成,代表仍具庞大成长空间。其次,相较先进制程需千亿研发投资,联电难以与台积电竞争,转进成熟制程能以更合理成本投入,避免沦为边缘角色。最后,联电在28奈米、22奈米已有技术基础,具长期生命周期,能提供稳定营收。他强调,这项决策已被市场验证,28/22奈米营收如今占比逾四成,显示转型正确。

技术竞争力是联电立足根本 特殊制程逐渐成为护城河
洪圭钧表示,技术竞争力是联电立足根本。公司建立「技术线、CTO办公室、行销规划」三层架构,分别规划一至三年、三至五年及五年以上的技术蓝图,确保研发与市场需求接轨。他以「规则规好处理」形容这套方法,即精准锁定应用并做到最好。例如联电在AMOLED高阶手机驱动IC市占率已突破六成,就是聚焦策略的成果。目前特殊制程营收比重已超过五成,逐渐成为联电的护城河。

全球多元布局化解地缘政治风险 携手英特尔迈向更先进技术
洪圭钧指出,联电多年前即推动全球布局,中国厂「China for China」供应本地市场,台湾为研发核心,新加坡、日本服务不同区域需求,近年更与美国合作,推出「Made in US」与「Invested in US」策略,确保客户在地化供应。他强调,这不仅符合客户分散供应链的需求,也提升联电因应国际政经风险的弹性。
至于未来方向,他表示,联电虽聚焦成熟制程,但并未放弃更先进技术。去年与Intel合作,将制程技术导入对方产能,形成更有效率的「Win-Win」模式;同时分享纯晶圆代工(Pure Foundry)的管理经验,协助Intel提升多客户服务与制程控管能力。这不仅是联电迈向更先进制程的重要一步,也让双方在技术与经营模式上互补。
策略如同职涯规划 系统视野与创新能力是人才关键
洪圭钧以「策略如同职涯规划」为喻指出,企业或个人都必须先决定「要在哪里玩、怎么玩」,并以系统性视野不断调整,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找到定位。他强调,联电将持续依循策略,兼顾技术深耕与国际合作,确保成长动能。
谈到人才,他认为核心在于人力素质与思维升级。「视野要高一点才看得到远处。」他提醒工程与管理人才必须跳脱专业框架,运用系统观俯瞰问题,才能判断决策与行动优先顺序。
洪圭钧最后强调,创新能力尤为关键。AI能快速整合既有知识,但若仅在资料库内竞跑,终将被AI拉开差距。真正的突破在于「创造AI资料库里没有的内容,让它因你而变得更多」。唯有持续跨越知识边界,才能驾驭AI,而不是被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