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坦伯顿全球指数投资组合主管Dina Ting则分析,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透过减税、补贴与松绑监管,加速推动国内制造业复苏。中型工业股因具备灵活度,能把握基建与能源自主带来的需求增长。数据显示,工业股在标普中型股400指数中比重高达22%,远高于标普500的8.5%。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更估计,基建投资至2033年将替GDP增加8,000亿至1兆美元,交通、能源与科技专案将是主要动能。

富兰克林证券投顾资深副总经理罗尤美补充,八月国际贸易关税尘埃落定后,九月焦点转回国内,降息、减税等利多政策对中小型股更为有利。相较大型股,中小型股估值仍偏低,成为资金重新配置的重点。在美股ETF市场成熟之下,投资人可灵活选择,从主动管理的小型股基金到中型股ETF,或是纳入低波动高股息ETF,皆能在创高行情中兼顾分散与稳健。

过去十年,美股市值高度集中。如今标普500仅155档股票便占总市值七成,而十年前需要274档。市值超过1兆美元的「七巨头」更显示市场对大型科技股的依赖。然而,中型股因此被忽略,自2015年来成分股从620档缩减至约410档,反而使其成为更具潜力的精选标的。虽然今年中型股表现落后大型股,但25年长期数据显示,中型股年化报酬率达9.27%,高于小型股与大型股,并在65%的五年滚动期间优于大型股。

Dina Ting表示,中型股主要来自三类企业:小型股成长起来的快速扩张公司、因暂时挑战而市值下滑的大型公司,以及企业分拆后的新独立公司。成长动能来自AI投资浪潮,带动AI基建、资料中心零组件、自动化技术需求。根据RSM 2025调查,91%的中型企业已采用生成式AI,远高于前一年的77%。这些企业凭借灵活组织,能迅速导入创新并提升效率,巩固在AI经济中的竞争力。

富兰克林证券投顾指出,以本益比观察,中型股相对大型股仍具折价,对长期投资人而言是进场良机。中型股兼具成长性与灵活度,能在资金过度集中于巨型股时,提供分散效果并参与可能的轮动。投资方式上,多因子策略ETF能结合品质、价值与动能因子,追求长期风险调整后的优势报酬。对愿意跳脱市场「宠儿」的投资人而言,中型股不仅符合美国制造的政策潮流,也具备长期增值潜力,是投资组合不可忽视的一环。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光传调涨DRAM报价!南亚科一早直奔涨停 这些记忆体股跟著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