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总昨公布全国工业总会白皮书,向政府建言提出7大主题、三大呼吁,建议缓征碳费2年,同步实施台版CBAM。7大主题建言,包括「产业发展」、「能源暨环境」、「赋税暨金融」、「劳资关系暨人力资源」、「国际经贸」、「两岸政策」、「智慧财产权」等,期望政府审慎研议,尽快形成政策方案,为产业营造优质的经营与发展环境。 

环境部表示,我国碳费制度以减量为目的,设计优惠费率、高碳泄漏风险系数折扣,统计9成以上企业已提出自主减量计划,盼能适用优惠费率,显示碳费驱动产业减碳,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非碳费收费对象;现在将关税冲击纳入认列高碳泄漏风险事业的条件,正与经济部研议,碳费仍将如期上路。 

工总白皮书吁缓征碳费2年,对此环境部表示碳费如期上路。图为环境部长彭启明。资料照片。许丽珍摄
工总白皮书吁缓征碳费2年,对此环境部表示碳费如期上路。图为环境部长彭启明。资料照片。许丽珍摄

环境部表示,碳费制度今年正式上路,碳费征收对象明年5月就要缴费,若提出自主减量计划,可适用每公吨100或50元优惠费率,若属于高碳泄漏风险事业,还有0.2的系数折扣;统计已收到430厂自主减量计划,占收费对象9成以上,其中更有67厂、约16%申请较严格指定减量目标,显见碳费制度已驱动产业减碳力道。

环境部表示,明年缴交碳费企业约252家,其中仅7家是中小企业,换言之,绝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业不是碳费收费对象,不应将碳费缓征,作为中小企业因应关税冲击的做法。为因应关税带来冲击,也将此因素纳入高碳泄漏风险考量,目前正与经济部研议中。

工总白皮书昨也提出同步实施台版CBAM,环境部表示,国际间只有欧盟有明确CBAM法规,英国仍属草案征询意见中,台版CBAM推动规划将参考欧盟作法,先从过渡期申报产品碳排放量开始,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完备相关法规后,正式启动试申报,于2027年申报2026年纳管产品碳排放量。

针对产业发展、能源暨环境等多项建言,国发会表示,产业界所关切的人力、减碳、产业转型及国际经贸等议题,均与政府推动「国家希望工程」的发展策略相互呼应,著眼于厚植产业实力、加速转型升级,并营造有利海外布局的环境,期望形成「产业支持政府、政府支援产业」的良性循环。

工总昨发表2025年白皮书,提出产业发展、能源暨环境等多项建言。国发会表示产业界所关切的人力、减碳、产业转型及国际经贸等议题,均与政府推动「国家希望工程」的发展策略相互呼应。图为国发会新任主委叶俊显。资料照片。许丽珍摄
工总昨发表2025年白皮书,提出产业发展、能源暨环境等多项建言。国发会表示产业界所关切的人力、减碳、产业转型及国际经贸等议题,均与政府推动「国家希望工程」的发展策略相互呼应。图为国发会新任主委叶俊显。资料照片。许丽珍摄

针对减碳及能源政策部分,国发会指出,政府持续发展多元绿能,提出「台湾总体减碳行动计划」及20项减碳旗舰计划,协助产业降低碳排、减少碳费支出,并以国家能源自主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重点目标。近年除持续扩大再生能源设置外,亦积极推动基础建设与储能系统,透过储能电池及相关辅助服务,逐步完成1000MW建置量,以确保绿能供给稳定可靠。

国发会表示,行政院于今年7月已核定「五大信赖产业推动方案」,聚焦半导体、人工智慧、军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讯,期借由创新驱动百工百业发展、创造高薪就业,以及强化国家安全与韧性。此外国发会并偕同相关部会共同推动「AI新十大建设」,拟定涵盖智慧应用、关键技术及基础建设等3大面向之全方位国家级发展计划,带动产业数位转型与AI应用,实现「AI产业化、产业AI化」,以提升劳动生产力,协助产业转型及创造成长新动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市场不确定性升温!主动债ETF透过动态调整 展现风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