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adyne Robotics此次展出四款新型机器人及两项软体技术,并公布亚洲组装版本UR7e与UR12e,提升供应效率。钟秉光指出,UR协作手臂与MiR自走车的整合应用,正快速渗透台湾电子、半导体及传产,AI赋能与缺工挑战,成为推动自动化的双重动力。

钟秉光也说明,公司身为丹麦商,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位在丹麦,但是协力厂商则是分散在各地,这次推出的亚洲组装版本,更是加强与亚洲在地伙伴合作,提供更为完善的终端服务。

Universal Robots为全球协作型机器人(cobot)领导品牌,产品销售超过10万台;Mobile Industrial Robots(MiR)则专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解决方案,协助制造、物流、医疗等产业实现物流自动化。两家公司属于Teradyne Robotics,为自动化测试设备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供应商。

他强调,物流场域需求更为迫切,MiR无人搬运车透过AI与多重感测器自动避障与绕行,真正实现无人化作业。UR与MiR结合后,能涵盖仓储、物流与电商,从自走车到栈板搬运车,都能协助工厂自动化完成最后一哩路。

相关新闻:Teradyne Robotics携UR、MiR亮相自动化展 4款机器人、2大软体强化台湾智造

 MiR1200 智慧栈板搬运机器人。吕承哲摄
MiR1200 智慧栈板搬运机器人。吕承哲摄

半导体应用深化、UR打造生态圈,协作机器人展现三大优势

钟秉光指出,台湾电子与半导体产业对高精度自动化需求殷切,从笔电、伺服器到主机板组装,皆能见到协作手臂应用。其中,四轴手臂适合直上直下作业,六轴则能提供更大灵活度,并在人机共作环境中维持安全。

实际上,已有合作伙伴将UR协作手臂导入半导体制程,处理晶圆盒搬运、PCB组装、螺丝锁附、AI检测、插件组装等工作。随著产业由手机、笔电转向AI伺服器与资料中心,UR也同步深耕相关应用。因此,UR打造生态圈,如同App Store,结合超过500家合作伙伴与1200种元件,涵盖夹爪、视觉、温度感测与末端执行器,协助企业快速导入并降低开发成本与风险。

钟秉光指出,相较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三大优势:

第ㄧ,安全性:通过ISO 10218认证,碰触人员即自动停止。

第二,简单好用:手拉教导即可完成点位设定,无须复杂程式。

第三,灵活轻量:重量12至64公斤,随插即用,能快速安装于旧产线。

钟秉光强调,Universal Robots自2005年在市场诞生以来,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传统工业机械手臂常动辄超过150公斤,需要叉车搬运定位,导入流程繁琐。相较之下,协作机器人不仅占地小,更能快速完成产线调整,逐步成为自动化应用的重要趋势。

UR15 协作机器人。吕承哲摄
UR15 协作机器人。吕承哲摄

人形机器人在战国时代,UR携手NVIDIA推进AI落地

针对近年市场关注的人形机器人,钟秉光认为,确实能带动话题与产业发展,AI技术的加速迭代也助益明显。然而,他直言,人形机器人要真正走入工厂或商业化,还需要几年时间,主要挑战包括电池续航不足、耗电量大、安全规范尚未建立,以及零组件耐用度仍有待验证。

钟秉光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处在战国时代,尚未形成国际标准。相比之下,协作机器人已具ISO认证并广泛落地,人形机器人虽受瞩目,但短期内仍以试验性质居多,企业主若要投资,在ROI(投资报酬率)考虑下多半会选择能立即提升生产效率的协作或工业机器人。

钟秉光也说明,UR结合NVIDIA Jetson Orin平台,透过GPU演算法进行即时运算与辨识,并搭配PolyforX与ROS系统,协助客户直接开发AI应用,无论是手臂或自走车,都能在NVIDIA加速器支援下进行即时路径规划与智能演算,应用范围涵盖电子、半导体、物流与金属加工。

此外,钟秉光指出,UR与台湾系统整合商密切协作,打造客制化方案,像是友上科技专注半导体整合,从天车到烤箱都能结合UR手臂,提供完整制程自动化。他强调,UR与在地伙伴共同服务终端客户,创造在地价值。

优傲科技新一代协作UR15机器人。Teradyne Robotics提供
优傲科技新一代协作UR15机器人。Teradyne Robotics提供

AI是助力非取代人类工作,协作机器人成传产转型关键

面对「AI是否会取代人力」的疑虑,钟秉光分享一位 MIT 机器人学博士的比喻:「AI 目前仍在婴儿阶段,仅达到2至3分的成熟度,距离真正具备独立思考还有很长一段路。」他认为,AI 不会全面取代人,而是成为赋能工具,让自动化加速落地。

钟秉光强调,台湾已进入缺工与少子化的「甜蜜点」,自动化需求急速上升。「传产以往导入门槛高,但 UR 协作手臂可透过手拉式教导,快速上手。」目前最直接的应用包括焊接、CNC 加工上下料、塑胶射出与堆栈作业。

钟秉光直言,某些传产面临的环境是3D:肮脏(Dirty)、危险(Dangerous)、辛苦(Difficult),却又缺乏年轻人愿意投入。自动化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要嘛导入自动化、提升产量与竞争力,要嘛就可能面临关厂,协作机器人正是协助中小企业加速转型的重要助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整合OT与IT打破数据孤岛!云界助力中小企业取回数据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