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业健康照护与生技产业服务团队主持会计师郭欣颐表示,医疗未来不在於单一机构效率,而是建构由AI驱动的整合型生态系。透过预防、早期介入与个人化照护,并由AI协调跨机构合作,方能推动医疗转型。她强调,生成式AI若能在技术、组织、伦理与制度面全面准备,才可真正落地并发挥效益。

调查显示,71%医疗机构认为生成式AI应用广泛,近六成(59%)已纳入产品与服务开发。与传统AI著重分析预测不同,生成式AI具备创造能力,可用于自动撰写出院摘要、合成影像,甚至设计新药分子。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卢冠芸指出,医疗体系累积庞大文本与影像,加上繁琐的行政流程,正好成为生成式AI的天然场景。

资策会MIC分析师谢淑丽补充,生成式AI在医疗应用主要聚焦四大领域:一是行政支援,包括文书处理、排程与病患沟通;二是临床实务,如诊断辅助、病历摘要与放射报告;三是药物研发与疗程设计;四是医学研究与教育,加速文献整理与教学素材生成。

目前生成式AI多用于辅助性工作,若要进入「预防、诊断、治疗、愈后」等核心流程,需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等监管单位审核。截至2025年4月,FDA已批准逾千件AI医疗设备,但多为预测性演算法,尚未核可完整生成式AI系统直接用于临床。FDA正研拟新框架,要求开发者揭露训练数据与演算法资讯,并建立上市后监测机制。

KPMG安侯建业健康照护与生技产业服务团队主持人苏嘉瑞说,因医疗领域具有其特殊性,事关人命安全,相较其他产业,此领域高度敏感性与复杂性,使AI导入过程中将更为谨慎且进程较慢。

报告同时点出四大课题:第ㄧ,资料品质与整合,84%主管认为资料碎片化与标准不足,已成主要障碍;第二,是组织转型与人员适应,临床人员对AI理解有限,需大量培训并保留人工监督;第三是伦理与治理风险,若资安控管不足,恐引发法律风险与演算法偏误;第四,初期价值衡量困难,如文书生成短期难见效益,但规模化应用仍需考量IT负荷与成本。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标普连5黑!联准会演说前夕 美股道琼收跌15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