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比较上,工总表示,日本、韩国已获得与美方完成的双边协议,税率平均约15%,给予日商相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中,印尼采用19%税率,未来将继续吸引国际产业设厂扩展;越南以20%税率与台湾同级,但其低廉劳动力成本及积极政策支持,让越南在全球供应链调整中仍极具吸引力。

工总分析,菲律宾则在单向开放政策架构下,对美国商品全面零关税,反观菲出口美国则维持19%关税。此一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巩固美方在菲律宾的供应及销售体系。至于美方与中国大陆及印度的谈判尚未公布结果,其结果将会牵动全球供应链布局,仍需密切关注。

工总表示我国20%的关税水平置于区域中段,虽非最不利,但已明显感受到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未来在全球订单争夺、新厂设置及供应链调整决策中,企业能否维持在美市占率,不仅仰赖自身竞争力,更取决于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否有效提供产业发展支援,协助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地位。

工总提出三点声明,第一点,美国「232调查」潜在风险—ICT、半导体产业应对,除了关税政策,近期美国商务部正式启动《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针对半导体、ICT设备及高科技零组件展开国安性调查。该调查将评断外国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代表台湾高科技业未来面临不仅关税调整,更有可能被赋予更多出口限制、进口监控与非关税障碍等挑战。

工总表示,台湾的代表性企业,如台积电,以及涵盖AI晶片、电子零组件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均是美国产业链重要节点;若美方以国安考量实施限制,不仅将影响采购结构,也可能重塑全球订单分配,增加我国产业链断裂的风险。面对此情势,政府应积极领导产业界成立跨部会应变团队,密切监控政策变动,并强化与美国主管机关的沟通协作。藉汇整敏感品项清单与政策分析,建请政府致力争取台湾高技术项目获得适当评估与保护,确保核心产品与技术得以持续对外出口与国际布局。

第二点,工总表示新台币升值对出口产业的长期压力与对策方面,近年来新台币持续升值,2025年多次突破1美元兑29元,升幅显著高于区域主要竞争货币如日圆与韩元。汇率升值虽对进口成本有利,但对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尤具挑战性。台湾多数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薄利多销的市场中,每升值1%,毛利平均缩减约0.4%至0.6%。汇率与关税双重压力,使得部分产业已感受到接单迟缓乃至取消的影响。

针对此状况,工总指出,政府宜持续加强央行与产业界的沟通,积极调节汇率市场,力求维持合理且稳定的汇率环境。同时,也扩展产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推广与教育,特别是协助中小企业利用期货与衍生性金融产品提升避险能力。此外,金融监理机构持续检讨相关政策规范,以期降低企业面临汇兑风险的障碍,增强整体抗压实力。

产业界的具体呼吁上,工总表示,面对美国20%关税决定带来的挑战,建议政府提供出口转型补助与营运贷款,同时协助业者强化美国地区仓储、交付、售后服务机制,提升回应能力,减缓短期冲击。于此同时,也应强化违规转运之出口管理,避免输美产遭课40%关税或受池鱼之殃。未来,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仍需政府持续支持,协助企业深化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并优化供应链管理与国际合作,强化跨部门合作,协助产业稳定发展并促进长远发展。

另面对新台币升值风险及全球制造链重组,第三点,工总希望政府能在稳定汇率及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扮演积极角色,为企业提供必要支持。针对台湾企业于东南亚多点布局的策略,希望政府秉持既强化本地高附加价值产业核心、又合理推动海外产能扩展的双管齐下方针,力求提升整体产业韧性与竞争优势。由于当前公布的属于架构性协议,许多议题如非关税贸易障碍、贸易便捷化、供应链韧性、经济安全议题,以及投资采购等台美经贸合作相关议题尚须后续与美方持续谈判,工总期许谈判团队谨守原则,维护产业利益。

此外,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表示,总统赖清德说台湾关税20%只是暂时性的,因此目前还要再观察。

延伸閱讀:对等关税掀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海外据点稳居公股之冠 第一银行日本大阪出张所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