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4月11日宣布多项针对中国的关税豁免措施,涵盖大量消费性电子产品与技术类商品,包括智慧手机、平板电脑、半导体及其设备等,将暂时排除于原先实施的125%互惠关税与10%基准关税之外。此举显示出政策具备弹性,尤其针对产业链难以迅速移转的产品,意图减轻对企业与消费者的冲击。不过,这些豁免范围有限,许多中国商品仍须承担高达145%关税税率,市场仍高度关注后续变动。

Libby Cantrill分析,虽然消费性电子等技术产品获得豁免,但未来仍可能透过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对其课征25%甚至更高关税。该条款以国安为由,授权美国政府课征关税,并需经美国贸易代表与商务部调查后执行,赋予关税更高的法律稳定性。

另一方面,川普政府目前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部分关税,引发合法性争议。虽该法授权总统于国家紧急状态下广泛行使经济权力,但过去从未用于关税领域。部分法律观察人士认为此举违反「重大问题原则」,恐遭司法挑战。然而,相关诉讼程序将旷日废时,短期内对市场影响有限。即使IEEPA受到限制,川普仍可借由其他法条如232条款持续推动关税政策。

目前已知关税措施包括:

对所有国家征收10%基础关税,豁免部分特定产业。

对中国商品征收145%关税(包括125%互惠关税与20%芬太尼关税),部分豁免消费技术性商品、半导体及其设备;PIMCO认为这些商品在未来某个时候将有额外但较低的关税。

对不符合《美墨加协议》的商品征收25%关税。

对任何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

对铝与钢材征收25%关税。

对汽车及其零组件征收25%关税。尽管川普在4月14日暗示这部份具一定的弹性,预期不久后还会对制药与半导体技术元件征收类似的产品关税。

互惠附加关税:这些在4月2日宣布的更高惩罚性关税已被暂停,直至7月9日。

PIMCO认为,川普弹性调整政策短期有助提振市场信心,但整体关税政策仍具高度不确定性,可能拖累美国GDP成长1至2个百分点,并推升通膨压力。川普在社群平台发文强调「没有人能逃避责任」,显示其贸易强硬立场未变。Libby Cantrill表示,虽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支持贸易政策目标,但不认同关税手段,未来政策走向仍须关注政治与民意变化。

除贸易议题外,美国财政也进入关键时刻。由于报税截止日落在4月15日,财政部预期能暂时避免债务上限冲击。国会正研拟提高债务上限5兆美元,并将其纳入税收改革法案中。

税收减免、支出增加或削减的上限目前包括(以下数字均不含利息支出):

3.8兆美元用于延长将在2025年底到期的川普税收减免。

1.5兆美元的新净税收减免。注意: 众议院共和党人士坚持将医疗补助削减至9000亿美元,尽管被参议院泼冷水(部分国会观察者估计医疗补助削减可能在未来10年落在2000亿到5000亿美元间)。

1500亿美元的新国防支出。

1950亿美元的新移民/边境支出。

40亿美元的非医疗补助支出削减。

5兆美元的债务上限提高。

Libby Cantrill指出,尽管共和党掌控国会,但针对支出削减与财政赤字的共识不足,可能最终通过一项增加财政赤字的法案。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估,若无重大政策变动,基本赤字将上升至GDP的7%以上。

整体来看,关税与财政政策短期仍将牵动市场风险情绪,而美国是否会在贸易与预算议题上展现更强的政策协调与稳定性,将是市场后续观察重点。

延伸閱讀:关税战停90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这2家公司成投资情绪风向球 郭明𫓹解析美国厂对台积电毛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