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律师」陈君玮表示,美国最近不断出招打一连串「关税组合拳」,使全球经济开始感受到压力,但其实无论国家或个人本质都是自利的,美国自顾利益,那我们也该开始替自己想想,若真的走向经济大萧条,一般人该怎么办?若未来景气变差且大家都不消费,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自保、甚至突围?
陈君玮律师回忆著,许多人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而这次通膨与关税战可能带来更长时间之冲击、甚至引发大量裁员,「趁现在,我们可以先想想:自己的产业未来有没有风险?可以怎么调整?」而他也分析出以下几大面向:
●刚性需求产业会留下来
不管景气好不好,大家还是得吃饭、穿衣、出门、看病,这些基本需求产业会比较稳,因此若考虑转职或投资,大家不妨往「食、衣、住、行、医疗」这些领域想一想。
●专业工作恐会受影响
律师、会计师、建筑师这些专业工作未来需求可能会下降,因此政府也得考虑减少录取率,以避免造成「考上也没工作」之现象,其中公职考试(如:邮局、中油、调查局…等)不排除变得更热门。
●专业人士也要调整方向
若已是律师或会计师者能提前规划服务内容,像是:加强推广「法律咨询」服务、协助中小企业在法律上如何转型、结合消费心理学并开设「投资法律」相关课程等,这些都是可主动出击的新方向。
●娱乐、旅游、高级餐饮可能先受伤
若大家口袋不深了,就会优先砍掉娱乐休闲开支;相对的,「宅经济」和「网路相关产业」也就变得更重要。
●房价松动是机会、也是风险
这几年房价太热,未来若大家缺钱且不愿消费了,那房价势必会下修,届时中古屋可能会开始释出,因此也就成了想买房者的好时机。
此外,陈君玮律师留给大家一道思考题:「如果未来大家都没钱、待在家里,那还有什么工作可以做?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赚钱?」他认为,只要现在开始想、开始准备,那你就有机会跑在别人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