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严倬云出生于中国著名思想家严复家族,自幼浸润于文化薰陶,并拥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她长年担任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妇联会)主任委员,在1988年解严后,将妇联会从政治色彩浓厚的组织转型为非政府组织(NGO),专注于扶弱济贫、教育发展与医疗支持,并强调「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公益理念。她也积极参与国际妇女组织,为台湾女性发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曾与中国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合作,促进和平与文化互动。然而,即便辜严倬云始终强调妇联会不介入政治,但因该组织曾被视为国民党的外围组织,仍然无法摆脱政治争议。
在环境保育方面,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的创立,源于家族对环境永续的长远思考。她的丈夫辜振甫早年曾感叹水泥业对环境的影响,儿子辜成允则希望改变水泥业的高碳排形象,因此发起建立保种中心的计划。
这段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当时辜严倬云的祖父辜显荣在屏东购得千顷「泰和农场」,作为家族发展的基石。1959年辜严倬云女士带领百余名农夫在此种植凤梨与木瓜,并捐地建校,为地方经济与教育注入活力。到了2007年,在生命科学家李家维教授的倡议下,辜严倬云决定捐出部分农场土地,与台泥企业携手,捐地于屏东高树成立植物保种中心,并于次年正式开幕打造这座现代版的「植物方舟」。
初衷是为了保护热带与亚热带植物的多样性,并作为国际植物保种的合作平台。随著时间推进,中心的保种成果愈发丰硕,搜藏植物数量在2009年突破10,000种,并于2012年超过20,000种。截至2018年,保种中心已拥有超过30,000种植物,其中包含许多台湾原生与全球濒危物种,如台湾卷瓣兰与屏东豆兰,这些植物在中心的精心照护下得以延续生命。目前已成功培育超过34,671种植物,并计划于2027年达成4万种的保存目标,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热带植物庇护所。
除了植物保育,中心也启动了多项动物保种计划,例如雉科鸟类与乌龟保种计划,进一步扩展保育范畴。国际合作方面,中心与包括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英国爱丁堡植物园,以及东南亚多国植物园在内的机构密切联系,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研究。2018年,保种中心与越南科学院南方生态研究所等合作,启动了越南植物资源保育计划,进一步拓展保种事业的全球影响力。
多年来,保种中心的努力不仅体现在搜藏植物的数量,还包括教育推广与社区参与。从协办国际研讨会到与地方学校合作复育特有种植物,中心以实际行动深化公众对生态保育的认识。例如,2018年台中花博期间,保种中心展出了超过1,000种国内外珍稀植物,展示保育成果并唤起社会对环境议题的关注。
如今,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最大的热带与亚热带植物活体保存库。透过家族的远见与多方协力,这座「植物方舟」不仅是物种的庇护所,更是全球植物保种事业的重要支柱。未来,随著更多国际合作的推进,这座中心将继续为地球的生态永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