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建回忆,以前三机作业,当场剪接,赶的时候甚至现场直播,「一个半月可以拍30集,现在30集要拍半年到1年」,只要NG就会被罚钱,第一次罚200,第二次罚500,「一天录下来可以累积好几千」,「不要跟钱过不去, 你拍了半天就是为了钱,辛辛苦苦罚光了,白演了」。
此外,当时的导演对演员相当严厉,「导演从二楼跳下来骂,好凶悍」,不像现在是「爱的教育」。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拍摄完后,只有导演与摄影师、灯光师能看画面,演员是不能看的。「因为导演负责,播出来的好坏,导演、摄影、灯光负责。」与现在一个镜头拍完,演员挤在萤幕前看回放的生态大不同。

张复建也提到,台湾早期电影环境混乱,许多电影公司都是独立制片,制作人、老板良莠不齐,没有保障。「拍完了,他那个支票是开了个上不上下不下,等你去兑的时候,跑了都不见了。」他自己也曾遇过制作人跑路,拿不到酬劳的情况,即使找到人了也于事无补,「他会跟你讲,要不然就是打对折的对折,要不然就是有了再给你」。后来转进电视台,钱虽然较少,但至少「看得到、摸得到」。
当时只有三家电视台,让他戏约不断,虽然忙碌,但演完戏后「想到那个酬劳的回馈,那个鼓励很大。」张复建笑说,那时拍戏发的是现金,有时拍了三天三夜,薪水塞满戏服里的长靴,「收工了,钱一倒,很开心!」

戏剧学校出身的张复建坦言,从传统的京剧表演转到生活化的影视演出,犹如「隔行如隔山」,所幸遇到贵人胡金铨导演。「胡导演对我的影响蛮大的,让我如何从传统的京剧转换到这个影视。」他解释,京剧有著根深蒂固的程式化肢体语言,而影视表演则讲求生活感。胡导演的指点,让他消化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表演习惯,才得以在影视领域开拓出更宽广的道路。
谈及在《蝴蝶梦》中饰演庄周,胡金铨给了一道难题,「这个人物在台上,不能没有表情,但是也不能太有表情。就是他那个深入浅出当中,要雅俗共赏,中间最难。」他解释,胡导演要求他抓准「雅」与「不俗」的平衡点,这比扮演有著力点的反派角色更为困难。这也深深影响他后来的表演方式,特别是在饰演《刘伯温传奇》时,他便带著这种意念诠释角色。
张复建当年最多同时轧4、5部戏,「就怕你不同的角色,要用专业的那种语言,最可怕像演医生,那些医药的名词都是专有名词,你不能说你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还有当年拍《刘伯温》,文言文和白话文交杂,那个剧本出来都要言之有物,掷地有声,我自己都不懂就强记」。

现在,张复建是半退休状态,不拍戏的时候也很忙,每天早上起来要运动半小时,筋骨方面的活动,不动的话,他会一天不舒服。张复建也不排斥再参演影视作品,表示,只要体力许可、戏份不要太多、也不熬夜就ok。
若孙子女想进演艺圈,张复建说:「基础教育完成之后,最起码你要大学毕业,再谈你的兴趣。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他强调,兴趣是支撑一个人走下去的动力,「人一辈子为了兴趣,你就赚到了,就像人生像看场电影一样,你总要看场好电影,不管你做哪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