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拍台北」电影剧本征选的评审团由导演、编剧、监制和影评人等跨领域的重量级人物组成。评审名单中有长年致⼒于台湾电影推广不遗余⼒的⿇吉砥加电影执⾏长卢维君、以纪录片闻名并屡获国际奖项的侯季然导演、著有《八尺门的辩护人》的金钟编剧唐福睿、以《女儿的女儿》拿下第61届金马最佳原著剧本奖的黄熙导演、《花甲男孩转大人》制作人安哲毅、身兼电影监制与影评人的涂翔文,以及《哈勇家》获第59届金马最佳导演奖的陈洁瑶导演,七位评审将以各自专业的观点,遴选出具潜力与创意的优秀剧本。
曾以《童话.世界》夺下第10届「拍台北」银剧本奖的金钟编剧唐福睿,回想刚踏上创作路时,遭到父母反对,因此在得知剧本拿下银奖后,使出了一点「小心机」,当时还在美国求学的他邀请父母代替自己参加「拍台北」颁奖典礼,期望父母在听到众人对儿子的称赞后能支持他继续创作,最后,《童话.世界》成功影视化,跃上大银幕。唐福睿分享,定装时看见笔下人物站在眼前,让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能有机会让演员穿上角色服装说出自己想说的故事,令他相当感动。
金钟视后许玮宁特别捐助本届「拍台北」佳作奖金新台币10万元,对于本届报名参赛件数创新高感到很开心,「代表大家有很多故事想要说。剧本是蛮私密的创作模式,跟演员一样,所以我很感谢他们把这么私密的创作呈现给大家。」此外,她也看见编剧的不容易,「我觉得编剧是很辛苦的,因为他们要化身成为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同时在写这些情绪的时候,又必须要很理智地跳脱出来,看看这些台词会不会很自溺。」
身为实力派演员的许玮宁阅本无数,被问及好的剧本需要具备哪些元素,她认为,创作者要有敏感的心及锐利的眼光,去挖掘好的故事,那是好剧本的起源;并补充:「真正要写出的不是那些台词,而是那些人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人背后这样做的意义,我觉得这样剧本才会更厚实,更有吸引力。」关于未来是否会想以创作者的身分来参赛,她表示若有机会写下台北的故事,可能会是与传统习俗相关的剧本,因为这些文化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蕴含著许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非常值得描绘。
经历两个月的剧本审查期,评审们自225件报名作品中评选出的16部入围作品包括:姜素秋《哀居粉》;钟尚庭《不举侠》;林正川《辛苦的阿惠》;周礼群《中年少女的祈祷》;信手拈火《好好先生的秘密》;陈俊融《辣手仁医》;睡眠饼干《铁与棉花》;吴孟寰《天井下的那道光》;刘天涯、何应权《春日》;杨方瑜《熟蛋黄》;蒋希汶、施承佑《失眠计程车》;张基元《蛇毒》;王国光《盗功》;蔡与哲《告别的年代》;邹维刚《疯妈的十三个孩子》;包容任《那一天,我绑架了天使》,将一同角逐「金剧本奖」(奖金50万元)、「银剧本奖」(奖金20万元)、「铜剧本奖」(奖金10万元)、五名「佳作」(奖金各2万元)、本届首度新增的「台北意象奖」(奖金10万元),以及台湾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设奖「MyVideo内容力量奖」(奖金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