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施名帅在《听海涌》中饰演关键角色「厦门领事」,为了让这位角色与来自台湾的三兄弟能自然沟通,剧组特别设定他的语言是厦门话混泉州腔,因此说话带有地缘混杂的自然语感。这样的语言设计没有太多参考资料,只能靠演员与语言老师不断练习与打磨。

施名帅完全没有抱怨,反而展现极高投入。他花了大量时间与语言指导林良儒调整声调,在拍摄现场只要觉得有一两个字的声音不够对味,就会主动喊「导演我可不可以再来一次?」

导演孙介珩形容:「我猜对施名帅来说,口中的声调、脸上的表情与身体的动作是一体的,缺一不可。」这种近乎洁癖的表演精神,让角色语言成为角色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被背下来」的任务,敬业程度非常动人。

 

04-导演孙介珩称赞施名帅近乎洁癖的表演精神,让角色语言成为角色的一部分。听海涌剧组提供
04-导演孙介珩称赞施名帅近乎洁癖的表演精神,让角色语言成为角色的一部分。听海涌剧组提供

谈到演员训练,孙介珩举了三位《听海涌》主演的实例,三兄弟黄冠智、吴翰林与朱宥丞在开拍前被送往日本进行一个月的沉浸式生活训练,全程只用台语与日语沟通,不准说中文。

他笑说:「忘记这个鬼主意是谁提的了,反正我们四个臭男生凑在一起常常就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提案。但比较难得的是他们真的坚持执行,没有人把它当玩笑。」除了语言能力明显进步,三人透过全台语的日常相处,也更贴近剧中「新海三兄弟」从小一起长大的背景,「这不只是语言练习,也不只是表演练习,而是一个内化角色的过程。」

0孙介珩分享演员赴日沉浸训练的有趣故事,左起黄冠智、朱宥丞、吴翰林。听海涌剧组提供
0孙介珩分享演员赴日沉浸训练的有趣故事,左起黄冠智、朱宥丞、吴翰林。听海涌剧组提供

《听海涌》自播出以来广受好评,入选2024年台北电影节闭幕片,以其多语言设计与台湾历史深度获得评论界肯定。孙介珩指出:「语言能力其实就是表演能力的一部分。声音、语气、语调,都是观众理解角色情绪的线索。」

拍摄现场需要不断做出选择与判断,他分享:「语言错了可以补录,但夕阳错过就没有。」提醒演员要学会信任剧组与自己的准备,也要在有限时间中找到诠释角色的情绪重心。

 

「台语台表演班」邀请导演孙介珩(左)与语言指导林良儒(右)分享自身创作经验。公视台语台提供
「台语台表演班」邀请导演孙介珩(左)与语言指导林良儒(右)分享自身创作经验。公视台语台提供

语言指导林良儒老师则以实战型的教学风格,提醒学员:「演戏不能只是在咬字上琢磨,其实更该注意的是讲台语的样子,因为常常一个不小心就会出卖角色。」他指出,演员在准备台语角色时,不能只把语言当成「发音正确」的任务,而是要思考角色说话的节奏、词汇与语气逻辑。

有些演员在试镜时台词背得很熟,但说出来的语调和语境却让人出戏,「你会发现他不是『说出来』,而是『念出来』。」老师也提醒大家,语言不是演戏的附属品,而是声音里的表演,是角色情绪与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能不能「说得像是你真的会说的」,往往比一字不差更重要,希望大家多多练习与揣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5位乐天女孩撇当小三 球团62字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