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是史上首位来自美洲与南半球的教宗,也是首位耶稣会出身的教宗。他在70多岁时接任教宗,接替退位的教宗本笃,开创了史无前例双教宗同住梵蒂冈的局面。这段历史亦成为电影《教宗的承继》的灵感来源。
片中,时任枢机主教的伯格里奥(Jorge Mario Bergoglio)想向本笃十六世请求提早退休,飞往教宗的避暑别墅面见。本笃认为伯格里奥提退休,是对教宗权威的挑战,两人遂展开关于教义的辩论。本笃主张教义与传统,而进步派的伯格里奥则希望教会现代化。这场会面虽然是虚构,但两人的中心对话是基于对两位教宗平时言论与思想的大量研究,并加入两人各自的历史背景与生平描述,让故事高度还原。
尤其是片中描绘方济各过去在阿根廷的段落,许多场景便是在真实地点拍摄。据编剧麦卡顿(Anthony McCarten)透露,片中看到方济各决定成为神父的忏悔亭,便是他人生重大转折所发生的那个实际地点。他说:「这些地方是真实的。我们不只是虚构场景,而是走进历史的现场。」

呈现两教宗对比与方济各黑历史
麦卡顿还提到,他不只从人物研究出发,也赋予两位教宗象征性的角色。他表示:「这个故事其实是一场神学辩论的擂台,是我创作的机会,让一位保守派(本笃)与一位自由派(方济各)在思想上展开拳击比赛……但到了某个时刻,他们意识到争论不休、彼此不倾听,其实毫无帮助——这只会让你更深陷在自己的偏见之中。」
故事中有不少地方,呈现两位教宗的对比。例如本笃对伯格里奥说:「你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批判。你的鞋子也是一种批判。」伯格里奥惊讶问:「你不喜欢我的鞋子吗?」后来我们看到,当伯格里奥当选教宗后,拒穿红皮鞋,选择保留自己原本的鞋子。这是两人之间的一大象征性差异,且是真实存在的:本笃因为自己的穿搭风格饱受批评,包括红鞋(外界一度误传为 Prada),《Esquire》甚至将他列入 2007 年最佳穿搭榜中的「最佳配件男」,与 Scooter Libby 并列,对一位教宗而言并不体面。
教宗自16 世纪中叶起便改穿白色法衣,惟仍保留红披肩、帽子与鞋子。方济各自任职第一天起便穿著黑鞋,有传闻说他参加教宗选举时鞋子破旧到朋友帮他买了新的。他拒穿红鞋不只是因为个人谦逊的生活风格,也是对教会传统的无声抗议。
不过,虽然电影的历史背景与两位教宗的生平细节在大多数情节中都是真实的,但像他们一起看足球比赛这样的逗趣场面,其实是编剧的戏剧安排。
《教宗的承继》迷人之处,不仅是两位教宗的生平与思想,透过两位演技精湛的实力派巨星演绎,也让观众看到伯格里奥不算光采的过去,包括他在感受到主的召唤后,抛弃已论及婚嫁的情人;他在1976年军政府掌权时担任阿根廷耶稣会的领袖。他曾被控与军政府合作,或至少未曾明确反对该政权对政治异议者(包括天主教神父)的迫害。这段历史在片中被戏剧化地呈现,也让伯格里奥形象添加了复杂性,但电影整体上仍对他持同情态度,描绘伯格里奥内心的煎熬与痛苦。

梵蒂冈官员曾索DVD
饰演教宗的普莱斯曾出演《巴西》、《权力游戏》与《王冠》。他在威尔斯以长老教会信仰成长,但对方济各教宗产生深刻共鸣。他表示:「这位教宗是第一位让我觉得他在对我说话,也是在对数百万像我这样的人说话的教宗。他所谈论的不仅是教会,而是整个社会,包括气候危机、经济危机、难民危机……他关注的这些议题对我意义重大,所以我对他充满同理心。能够扮演他,对我来说是一种恩典。」
为了该角色,普莱斯必须学会说西班牙语——还要带有阿根廷口音——以及义大利语。但要长得像教宗方济各,对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笑说:「感觉我好像一辈子都在为这个角色做准备。到底是他像我,还是我像他,我也搞不清楚了。」他与霍金斯都以该片获得奥斯卡演技奖提名。
普莱斯更透露,电影上映前曾在罗马举办特映,并邀请梵蒂冈官员观赏,结果他们对电影反应热烈,甚至还请求索取DVD,想让现任教宗观看:「我们在罗马办了一场放映会,邀请了梵蒂冈的成员参加。我们事后与一群神父、一位主教和一位红衣主教交谈,他们都表示喜欢这部电影。其中一位与方济各与本笃都关系密切的红衣主教,还希望能带一张DVD去给方济各观看,因为他觉得方济各会很喜欢这部片子。」《教宗的承继》可在Netflix观赏。
延伸閱讀:教宗方济各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