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克发表示:「我之前还是廖庆松的学生的时候,他分享《悲情城市》去威尼斯参展,那片子是偷渡出去的。」廖克发说,彼时的电影工作者如果要把片子带出国,不是带硬碟或随身碟,而是好几本电影胶卷的拷贝片,「一部片子的重量不是一个导演揹得起的,其实要好几个人分担揹著片子出去。」廖克发接著说,这些电影工作者背负著携带「禁片」的风险、依从心中的信念行动。「这些小小个人的抵抗、执著,是一直以来我很喜欢的一件事,有些时候这些人不会站到台面上。」
「年度影视听遗产保存贡献奖」颁给投入影视听产业近七十年的张宗荣先生。少年时期就在九份升平戏院担任电影辩士的他,以精湛口才为彼时的观众带来即场解说。之后更投身台语广播、电视戏剧制作,更在闽南语连续剧《侠士行》以「钱来也」的角色红遍大街小巷。去年,张宗荣先生将多年来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专业母带、剧本等创作文物捐赠给影视听中心,为影视听文化发展留下重要见证,也为人生留下精彩故事。
「杰出编剧工作者」由台湾资深编剧杜政哲拿下。代表作有《流氓教授》、《光阴的故事》、《16个夏天》、《华灯初上》等剧,是金钟奖常客、也曾以《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入围金马最佳改编剧本奖,2024年的编剧作品《有生之年》更成为当年度现象级台剧。
杜政哲上台致词表示:「这个奖是编剧同业推举出来的,我觉得意义特别重大。我很早就写剧本了,从三台刚开始、还没有民视的时候。但我自己很喜欢工作啦,我应该不会退休,到死之前都不会退休!」他更直言,近几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是就是成立了编剧公司,让编剧也可以享有劳健保、年休和员工旅游,「我不知道这件事在台湾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但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我都希望把我可以帮助到的,尽量传承下去。」
「最佳新导演」则是以首部长片《春行》获得各界好评的双导演组合彭紫惠、王品文获得。两人用超16毫米底片拍摄,让一对中年夫妻诉说生命无常的无奈和遗憾,唯美细致的镜头语言在国际间赢得关注,世界影人再次肯定台湾潜力无限的创作能量。王品文感性发表感言:「在拍摄电影以前,我们想问的是:电影是什么?现在我认为电影是一种持续的行动。」同时表示希望这个奖能在今天献给在创作道路上,依然在挣扎前行的创作者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