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主题以《单口喜剧是冒犯?还是疗愈?》为题,由喜剧演员黄豪平与精神科医师邓惠文携手主持,特邀喜剧演员贺珑和40位公民来宾参与,共同思辨冒犯与幽默的微妙界线,呈现「喜剧」既可作为疗愈的良药,也能成为社会批判的利器,阐明其在世界各地绽放光芒,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深刻共鸣。

对此,贺珑引用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的经典论点,提出「站立喜剧是带领现场观众越过尺度冒犯的线,并让大家感受到快乐」,他特别分享自身作为单亲家庭的成长经历,表示其过程所带来的孤单与寂寞感,或许是成为自己喜爱投入现场喜剧的原因之一。贺珑透露由于父亲长期居住在香港,2人几乎无交集,直到在即将踏入社会前得知父亲在香港过世的消息时,他并未感到预期的悲痛,反而产生难以言喻的罪恶感,同时也种下难解心结。

贺珑坦言,他后来将父亲逝世的故事化作喜剧段子并在台上呈现的那一刻,有种被救赎的感觉:「它就是一个疗愈的过程,当一件伤痛、不好的共同记忆,一旦有人笑出声来了,它就不再那么可怕了。」而现场公民来宾们观看贺珑的创作影片后,多数人认为「好笑且疗愈,是另类致敬」,但也有来宾因刚经历亲人过世而感到被冒犯。

邓惠文则认为贺珑所呈现的喜剧段子是个「很精致的笑话」,她接著分享自身的丧亲经历,表示父亲同样是在国外过世,邓惠文有感而发地说:「我观察内心反应,竟然觉得好笑,甚至觉得我得到某种程度的疗愈。我想如果去祭拜我爸爸时,可以顺便游览那个国家,因为我满少去那里。」但她同时也进一步反思:「是否在心理专家的专业角色下就不能觉得好笑?例如我处理过许多丧父和丧夫案例的当事人看到时会有何感受?所以也许我公开时是否应该要说不好笑,但内心却有一种本能反应,跟后设道德判断是会撞击的。」

黄豪平(左)和邓惠文(右)主持,贺珑(中)是来宾。公视提供
黄豪平(左)和邓惠文(右)主持,贺珑(中)是来宾。公视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黄西田女儿三天前确诊A流 「做一事」保护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