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趁热推出前导预告和前导海报,影像中大象眼睛的凝视震慑人心,最后有一人以模糊的英文口音说出:「这个台湾人,他杀了所有人!(This Formosan, he killed everyone.)」影射著剧中由黄冠智、吴翰林和朱宥丞饰演的台籍战俘监视员三兄弟都将成为嫌疑人,而由周厚安饰演的澳洲军官希望能将凶手绳之以法,但战俘营壕沟屠杀案的真相究竟为何,杀人真凶又是谁?希望观众届时能跟随剧情一探究竟。

《听海涌》前导预告中曝光战俘营中无论是战俘或监视员皆受到无情对待,一群青年和枯瘦的大象顶著南洋灼热的艳阳,在日军鞭斥下劳动著,吴翰林为了饰演战俘监视员,开拍前特别去助晒,「拍摄过程中也继续多晒太阳,希望让自己看起来更黝黑」。另外,该角色必须在缺乏粮食的状况下和战俘们一起从事劳力工作,也不能看起来太魁梧壮硕,因此他接下角色后开始进行体能训练,在剧组也会和黄冠智、施名帅以及日本演员伊吹、松野高志一起去健身,「想练的更精瘦一些」。

3款前导海报则展现《听海涌》想传达的3种意念,一款是象征承诺与羁绊的海蚀洞,另一款是让人感到恐惧的绞刑台,设计师林旻锜说:「手枪是压迫,绞刑台是审判,象征站在绞刑台上的士兵身处进退两难的处境。」

黄冠智在剧中饰演的战俘监视员,因对战俘有不当对待并且有杀害战俘之嫌,被迫站上国际法庭受审,他表示角色们其实坚信自己的行为没有错,「打战俘是为了维持纪律」。未料战后立场交换,战俘监视员在澳洲军官前成了战俘,黄冠智感慨:「受到的待遇真的有比较好吗?一个巴掌被判10年甚至绞首刑。或许没有谁对谁错,所有人都是战争底下的牺牲者。」

还有一款是一棵高耸入云的椰子树,设计师林旻锜表示,椰子树代表离乡远赴南洋,「海在其中连结对家乡的思念,船代表著希望却又是无止尽的等待。士兵站哨望著海,听著海拍打著岸边的声音,代入家乡海涌声,不尽的思念涌现。」北婆罗洲的椰子树对《听海涌》来说是很独特的意象,剧组在田野调查时造访北婆罗洲,发现要在台湾重建南洋战俘营并不容易,因为当地的椰子树比台湾椰子树高三倍!

因此,除了部分原始森林与野生动物远赴北婆罗洲实地拍摄外,为在台湾也能还原南洋风貌,剧组亲自在片场栽种热带植物,但场景用地不仅是黄沙土,底下还布满了红砖,使得水分难以渗透和保持,美术指导李薇甚至不得不带领团队在周围挖沟渠并铺设水管,再定期请水车来灌溉,才能确保植栽能够顺利生长。美术指导李薇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定期前来灌溉的水车司机看到场景一步步成形后,询问剧组是否在拍摄战俘营的故事,水车司机表示:「 因为我阿公就是那时候去南洋、被抓去当战俘监视员的台湾人。」这段意外的对话让他们惊讶不已,更感受到这段历史对许多台湾人的重要性,也加深他们完成《听海涌》使命感。

《听海涌》描绘昭和17年(1942), 日本从殖民地台湾大量征召台籍青年前往北婆罗洲,替日军监看战争中捕获的盟军战俘;这些台籍战俘监视员们,卷入了一场冷血屠杀,被盟军检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战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台湾,有些人回来了,却不再开口提起岛上发生的事。

《听海涌》全剧共5集,由公共电视出品,高雄人和三余创投联合出品,看不见电影工作室与回甘映像制作,主要拍摄场景散布在高雄、台东及屏东等地,并实地前往马来西亚北婆罗洲取景拍摄,该剧自8月17日起,每周六晚上9点在公视频道、Hami Video电视馆播出,晚上10点公视+、MOD与Hami Video影剧馆上架。

吴翰林(左)监视战俘从事劳动工作。公视提供
吴翰林(左)监视战俘从事劳动工作。公视提供
《听海涌》剧组为在台湾还原南洋战俘营费尽苦心,甚至引水种植南洋植栽。公视提供
《听海涌》剧组为在台湾还原南洋战俘营费尽苦心,甚至引水种植南洋植栽。公视提供
《听海涌》前导海报-椰子树款。公视提供
《听海涌》前导海报-椰子树款。公视提供
《听海涌》前导海报-绞刑台款。公视提供
《听海涌》前导海报-绞刑台款。公视提供
《听海涌》前导海报-海蚀洞。公视提供
《听海涌》前导海报-海蚀洞。公视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8岁男星不抽烟却验出肺癌晚期 转移脑膜「痛到想结束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