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卫八号为「第三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的首个先导型计划,规划由8颗光学遥测卫星构成,包含6颗1米解析度与2颗小于1米的超高解析度卫星,将于2031年前完成整体星系布建。卫星将部署于561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具备每日多次再访、全球涵盖的成像能力,影像资料将广泛应用于国土规划、农业监测、灾害应变与环境保护等多项用途,成为台湾太空战略的重要资产。

赖清德指出,齐柏林导演透过空拍镜头呈现山林变迁,唤起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如今这份视野将延伸至太空,转化为守护台湾的眼睛。除了影像任务,「齐柏林卫星」亦搭载由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教授陈炳志团队研发的「双波段大气瞬变影像仪」与「电子温度密度仪」,将进行闪电与电离层等科学研究,包括探索地面伽马射线闪光(TGF)起源与触发机制。

国科会主委吴诚文指出,2035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将达1.8兆美元,台湾拥有资通讯、精密机械与电机产业基础,应持续推进太空科技布局,透过累积技术能量与飞行履历,协助国内业者进军国际市场,强化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韧性。作为TASA董事长的他也表示,太空已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产业动能,台湾不能缺席。

TASA主任吴宗信表示,福卫八号从2019年启动,由三任计划主持人接力推进,历经设计审查、组装、环境测试等多重关卡,首颗卫星终于完成并起运。福卫八号自制率达84%,包含任务酬载、卫星电脑、电力控制单元及姿态与轨道控制次系统等多数关键技术,皆由国内研发。此次任务与33个国内产官学研单位合作,卫星未来顺利运行后,相关元件与软体可取得飞行履历(Flight Heritage),作为推广我国太空产品与技术的重要凭证。

齐柏林导演的儿子齐廷洹代表家属出席致词时表示,父亲生前致力于高解析度影像的纪录与环境关怀,而福卫八号正好延续了这份理念。他感谢总统将卫星命名为「齐柏林」,也期许这颗卫星能替父亲持续传递对台湾这块土地的热爱。

根据国科会提供资料,齐柏林卫星的外型为立方体,尺寸约1.2×1.4×1.6公尺,两侧展开太阳能板总长达3.3公尺,总重约400公斤,任务寿命为3年。第一颗卫星FS-8A于2023年开始组装,2024年完成环境测试,并于今年6月完成整体验测,现已进入运输与发射阶段,预计11月升空,为台湾自制卫星新纪元揭开序幕。

总统视察福八进度。总统府提供
总统视察福八进度。总统府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Uber宝宝优步升级 Joie汽座全台五区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