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自Counterpoint的研究观察指出,这波续航进化并非仅由中低阶机型推动。事实上,从影音串流、手游到高解析拍摄等需求带动下,品牌开始在旗舰产品上导入更大电池。Samsung与Apple等国际大厂即为此趋势的实践者。从Galaxy S23 Ultra的8.9mm厚度一路推进至S25 Ultra的8.2mm,甚至进一步推出极致轻薄的Galaxy S25 Edge(厚度仅5.2mm),Apple则传出2025年计划推出超薄iPhone Air。这些设计调整,正是为了回应消费者对「轻薄但不牺牲效能」的明确需求。
这股转变背后的关键推手,正是矽碳电池。过去,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石墨负极,虽稳定但能量密度有限;矽材虽具高储电潜力,却因体积膨胀问题难以实用化。但近年在奈米材料与结构工程上的技术突破,让矽碳复合材料成功稳定导入。这类电池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能同时提升能量密度、加快充电速度,并降低发热与损耗,对手机产业而言,是兼顾轻巧与长效的最佳解答。
中国品牌动作迅速,已走在实际应用的前端。HONOR于2023年推出配备5450mAh矽碳电池的Magic 5 Pro,能量密度较一般版本高出12.8%。紧随其后的还有OnePlus、Xiaomi、vivo、OPPO与iQOO等,纷纷推出矽碳版本机型。OnePlus最新的OnePlus 13不仅拥有6000mAh电池,机身还压缩至8.9mm,重量降至210g。realme则在2025年展示搭载10000mAh概念电池的手机,并推出GT 7系列,实际搭载7000mAh电池,支援120W快充,40分钟内可完全充电,机身仅8.3mm厚、206g重。HONOR Power更以8000mAh矽碳电池、约8mm厚度、209g的规格进一步刷新市场认知。最新的HONOR X70据传更将厚度压至7.8mm,电池容量高达8300mAh。
针对这股变革,Counterpoint分析师Mohammed Junaid表示,智慧型手机的续航力与机身携带性将不再是一项选择题,矽碳电池的出现为两者带来可能的共存。而虽然这项新技术目前成本仍高于传统锂电池,但随产能扩大与更多品牌投入,未来价格预期将逐步下探。换言之,从旗舰机种开始,我们将更频繁地见到「薄又持久」的手机设计,矽碳电池的发展也预告著一场电池技术的革新浪潮即将全面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