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师范大学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地球科学系教授陈卉瑄与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黄柏寿组成研究团队,观测分析2010年布设于台北101大楼的建筑物地震仪阵列,陈耀杰在陈卉瑄带领的研究团队下,分析台北101大楼的连续振动纪录。

陈耀杰表示,对「建筑物健康程度」的分析研究,在美国、日本都持续进行,但像是101这样高楼的持续监测却非常少;台湾处在台风与地震频繁的区域,种种条件使得101的科学研究价值极高,理所当然成为团队研究的主体。

研究团队采用「随机递减技术」,分析建筑物的「主频」与「阻尼比」,距台北101约1.06公里的中央气象局信义测站观测资料,包含雨量、气压、湿度、温度、风速、风向等,也成为团队的分析目标。

研究显示,在「平移」振动频率上,温度、风速都和建筑物主频变化有显著的高相关性,「温度越高,频率越高」、「风速越高,频率越低」;在短期观测纪录也发现,1天内主频振动幅度较大的时间段,正是人类活动较活跃的时期,也就是早上9时至晚上9时。

研究团队指出,这篇研究汇整高楼层的连续振动分析成果,由于前人架设以及维护地震仪的苦工,使台北101连续振动的特征得以被量化,经由和环境因子的比较,让101主频变化的控制因子被一一厘清,提供未来分析「建筑物健康程度」可期的监测手段。

陈耀杰表示,台湾人口稠密,除了重点建筑物外,一般建筑物的长期监测较少,先分析并改善危险度或脆弱性最高的建筑物,再普及测站的布设,且运用更好的资料收集分析手法,帮助完善建筑物的设计、监测建筑物的安全性,或许是现在的首要议题。(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高雄猛男找南部凶宅 唯一条件「35岁以下女鬼」附照佳